马达加斯加地名与行政区划

旅景网  [ 字体: ] [ 手机版 ]
马达加斯加国旗
马达加斯加国旗
马达加斯加国徽
马达加斯加国徽
中文全称:马达加斯加共和国
英文全称:Madagascar
中文简称:马达加斯加英文简称:Madagascar
所属洲:非洲时区:UTC3
人口数量:约1313万人国土面积:627000km2
国际区号:+261人口密度:约21人/km2
国家代码:MDG国际域名:mg
官方语言:法语,马达加斯加语货币:阿里亚里
首都:塔那那利佛政治体制:总统制共和制
国庆:6月26日国歌:啊,我们亲爱的祖国
国花:所处半球:
与中国关系:1972年11月6日建交

   马达加斯加全称马达加斯加共和国,非洲岛国,位于印度洋西部,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,全岛由火山岩构成。作为非洲第一、世界第四大的岛屿,马达加斯加旅游资源丰富,上世纪90年代以来,该国政府将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行业,鼓励外商向旅游业投资。居民中98%是马达加斯加族人。马达加斯加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,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,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0%以上,工业基础非常薄弱。
  
 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(英语:The Republic of Madagascar;法语La 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)简称马达加斯加(Madagascar)。国名释义为“马尔加什人的国家”;别称有“牛的王国”、“华尼拉故乡”。
  
  
  人口
  约2190万。马达加斯加人占总人口的98%以上,由18个民族组成,其中较大的有:伊麦利那(占总人口的26.1%)、 贝希米扎拉卡(14.1%)、贝希略(12%)、希米赫特(7.2%)、萨卡拉瓦(5.8%)、安坦德罗(5.3%)和安泰萨卡(5%)等。各民族语言、文化、风俗习惯大体相同。在马定居的尚有少数科摩罗人、印度人、巴基斯坦人和法国人,另有华侨和华裔约5万人。民族语言为马达加斯加语(属马来-波利尼西亚语系),官方通用法语和英语。居民中信奉传统宗教的占52%,信奉基督教(天主教和新教)的占41%,信奉伊斯兰教的占7%。-
  首都
  塔那那利佛(Antananarivo),人口180万,塔那那利佛坐落在马达加斯加中部高原一个马蹄形的山脊上,是一个接近赤道的高原城市。塔那那利佛是全国最大的城市,也是一座具有亚、非、欧三大洲混合风格的城市。塔那那利佛是全国的交通枢纽,工业主要集中在城市的西半部。
  
  自然地理
  
  马达加斯加照片(10张)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南部,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,是世界第四大岛,面积590,750平方千米(包括周围岛屿),海岸线长5000千米。全岛由火山岩构成。中部为海拔800~1500米的中央高原,察拉塔纳纳山主峰马鲁穆库特鲁山海拔2876米,为全国最高点。东部为带状低地,多沙丘和泻湖。西部为缓倾斜平原,从500米低高原逐渐下降到沿海平原。有贝齐布卡、齐里比希纳、曼古基和曼古鲁四条较大河流。
  马达加斯加著名景点迪戈迪雅兹城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海岸线,也是世界第二大的海湾。有经典读本《小王子》里象征爱情的猴面包树,柔软洁白的沙滩,世界最小的灵长类动物——指猴,据说最小的只有50克。这个城市富有异域风情,有“乌托邦之国”之称。当时的海盗首领建立了自己的城隅并创立了不分国籍,凡是来投奔居住一律欢迎接纳的制度,以至于当时颇有名气,“乌托邦之国”之名亦由此而来,至今还有当时的遗迹留存。因此,该城是殖民时代建筑和各种风格保留最为全面的城市。
  东南沿海由于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,从印度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,因此,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,雨量较多,终年湿热,季节变化不明显;中部为低矮的山脉,属热带高原气候,温和凉爽,气候宜人,西部处于背风坡,水汽难以到达,属热带草原气候,干旱少雨。
  可以说,一年四季到马达加斯加旅游都是很好的时间,但是每年的8月,9月,10月和11月是到马达加斯加最佳的旅游时间。由于马达加斯加是在南半球,所以那里的春夏秋冬四季刚好是和中国相反的,旅游时要注意的是所带的衣物要适合当地的季节。[5]
  资源地理
  马达加斯加自然资源十分丰富。石墨储量占非洲首位 ,除此之外还有云母、铀、铅、宝石、金、银、铜、镍、铝矾土、铬、煤等。,河流湍急,水力发电潜力很大。森林面积1470万公顷。粮食作物有大米、木薯、玉米等,大米已接近自给。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、丁香、剑麻、甘蔗、花生、棉花等,而其香草(华尼拉)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 。马达加斯加旅游资源丰富,但服务设施不足,政府正作为重点发展,鼓励外商投资。游客主要来自西欧。主要旅游点为贝岛、圣玛丽岛等。
  宝石 马达加斯加岛上几乎所有的彩色宝石种类都有发现,市场上可见到的品种至少有30多种:祖母绿、红宝石、蓝宝石、金绿宝石、海蓝宝石、铯绿柱石、金绿柱石、各色碧玺、石英类宝石、石榴石类宝石、长石类宝石、磷灰石、堇青石、榍石、黄玉、锆石、欧泊等等……虽然不少矿区发现时间比较晚,但马达加斯加正成为一个新兴但举足轻重的宝石产地。
  猴面包树 值得介绍的是马达加斯加的猴面包树。属植物界-被子植物门-双子叶植物纲-II类真蔷薇分支-锦葵目-木棉科猴面包树属。
  猴面包树(6张)猴面包树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,而胸径却可达15米以上,往往要十几个成年人拉手才能合抱。树冠直径可达50米以上。由于它看上去活像个大胖子,因此当地居民又称它为“大胖子树”、“树中之象”。
  猴面包树的长相非常奇特,对此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:当波巴布树在非洲“安家落户”时,它不听“上帝”的安排,却自己选择了热带草原,因而激怒了“上帝”,便把它连根拔了起来,从此波巴布树就倒立在地上,变成了一种奇特的“倒栽树”。直到今天,它仍稀疏地分布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,成为那里的特有风景。
 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,有明显的干湿季节,干季时降雨很少。猴面包树为了能够顺利度过旱季,在雨季时,就拼命地吸收水分,贮藏在肥大的树干里。它的木质部像多孔的海绵,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,在干旱时,便成了人们的理想的水源。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,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,因此又被称为“生命之树”。
  猴面包树的果实为长椭圆形,灰白色,长30~35厘米,纵切面约15~17厘米。果肉多汁,含有有机酸和胶质,吃起来略带酸味。既可生吃,又可制作清凉饮料和调味品。在果肉里包裹有很多种子,种子含油量高达15%,榨出的油为淡黄色,是上等食用油。种子还可与杂粮混合食用。
  在雨季,猴面包树在枝条上长出3~7片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。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质,是当地居民喜爱吃的蔬菜。嫩叶可做汤,味道极佳;叶片晒干捣碎后,可以做调料。果实、叶片和树皮可入药,当地居民常用来医治疟疾。树皮里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,可以制作绳子和乐器的弦,也可作为造纸原料,很早以前人们还用它来制作粗布。
  猴面包树的木质又轻又软,完全没有木材利用价值。但有趣的是,当地居民常把树干的中间掏空,搬进去居住,形成一种非常别致的大自然“村舍”。也有的居民将掏空的树干作为畜栏或贮水室、储藏室。令人感到奇怪的是,在猴面包树洞里贮存食物,可以放置很长时间而不腐烂、变质。
  猴面包树还是有名的长寿树,即使在热带草原那种干旱的恶劣环境中,其寿命仍可达5000年左右。据有关资料记载,18世纪,法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阿当松在非洲见到一些猴面包树,其中最老的一棵已活了5500年。由于当地民间传说猴面包树是“圣树”,因此受到人们的保护。
  它不但是动物们的食物来源,而且还是世界上最粗的药用树。
  主要城镇
  塔那那利佛(Antananarivo,马达加斯加首都)、图阿马西纳(Toamasina)(法语[塔马塔夫](Tamatave))、迭戈苏瓦雷斯(Diégo Sualez, Antsilanana)、安塔拉哈(Antalaha)、马南扎里(Mananzaly)、马纳卡拉(Manakara)、多凡堡(Fort Dauphin)、圣玛丽角(Kape Ste Malie)、图莱亚尔(Tuléar)、菲亚纳兰楚阿(Fianalantsoa)、穆龙达瓦(Molondava)、安齐拉贝(Antsirabe)、马鲁武艾(Malovoay)、马任加(Majunga)